那是一个湿热的八月清晨,我刚到办公室,空调的冷风还没完全驱散暑气,电话就响了,急促的铃声透着几分不安。来电的是个陌生的女声,带着几分疲惫:“张律师,我是钱芳,我和老公签了份财产协议,可现在他反悔了,说要重新分,我怕吃亏!”钱芳的声音里夹杂着愤怒和无助,我约她下午见面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,这会是一场关于夫妻财产协议的复杂纠纷。
钱芳,35岁,走进办公室时,穿着一件素色的衬衫,手里攥着一份皱巴巴的协议书,眼神里满是焦虑。她和丈夫许磊结婚8年,有个6岁的儿子。钱芳是一家电商公司的运营主管,收入可观,许磊则是个自由职业者,收入不稳定。两年前,为了明确财务归属,他们签了一份夫妻财产协议,约定钱芳婚前买的一套公寓和一辆车归她个人所有,婚后收入共同支配,房子贷款由两人一起还。可最近,许磊提出离婚,声称协议“不公平”,要求重新分割公寓,甚至威胁说不答应就拖着不离。
“我当初是为了让婚姻更透明才签的协议,他也同意了,怎么现在翻脸不认?”钱芳红着眼说。她拿出协议书,条款写得清楚,签字、公证一应俱全,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065条:夫妻可自愿约定财产归属,协议合法有效。我问她:“签协议时有录音或视频吗?有没有第三方见证?”钱芳翻出手机,给我看了一段公证处的视频,许磊在镜头前笑着说:“我没意见,房子本来就是她的。”这视频成了我们的底牌。
我让她把公寓的购房合同、银行流水和公证书都带来,确认财产的确是婚前个人所有。几天后,她拿来一叠材料,显示公寓首付和全款都是她婚前积蓄,车也是她独自购买。许磊的翻脸,显然是看到公寓升值后起了贪心。我告诉钱芳,协议有法律效力,许磊想推翻得证明协议存在欺诈或胁迫,否则法院会支持原协议。
为了稳妥,我建议钱芳收集更多证据,证明协议的签订是双方自愿。她回忆起签协议前,他们曾在朋友聚会上讨论过这事,几个朋友都听到了。我让她联系这些朋友,写下书面证词。果然,两个朋友证实,许磊当时完全同意,还说“这样分清楚最好”。我又让她截图了许磊近期的微信,里面他抱怨“房子升值了,凭什么都归你”,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。
谈判那天,我约了许磊到办公室,想试试能不能调解。他一进来就带着火气:“那协议是我被逼签的,她赚得多,我没得选!”我冷静地拿出公证视频和朋友证词,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065条,指出协议自愿合法,翻脸无理。许磊气势弱了下去,支吾着说:“我就是觉得不公平,房子涨了那么多。”我提议折中方案:离婚后,婚后共同还贷的部分可以补偿他10万,但公寓归属不变。钱芳犹豫了一下,点头同意。
许磊最终接受了方案,双方签了离婚协议,公寓归钱芳,许磊拿10万补偿,儿子归钱芳抚养,许磊每月付1500元抚养费。协议签字那天,钱芳松了一口气,对我说:“张律师,谢谢你,我终于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。”我笑了笑,心里却有些沉重。法律保住了她的财产,可那份婚姻的信任,早已在许磊的贪心和反悔里碎得一干二净。
走出办公室,钱芳抬头看了眼天空,嘴角有了点笑意。这场财产协议的风波结束了,她赢回了公平,可婚姻的裂痕,怕是还要她自己慢慢去愈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