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个湿冷的七月午后,暴雨敲打着办公室的窗户,我正埋头整理案卷,电话突然响了,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安静。来电的是个陌生的女声,带着几分焦急:“张律师,我是方洁,我想离婚,可我老公说他欠了一堆债,房子得卖了还债,我怕什么都分不到!”方洁的声音里透着愤怒和无助,我约她下午见面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,这会是一场关于婚后共同财产分割的复杂官司。
方洁,39岁,走进办公室时,穿着一件简单的黑色毛衣,手里攥着一叠银行流水和购房合同,眼神里满是疲惫。她和丈夫刘强结婚13年,有个11岁的女儿。方洁是个中学老师,收入稳定,刘强则在一家物流公司做经理,经常出差。她告诉我,半年前她发现刘强偷偷转走了夫妻共同账户的40万,说是“投资”,可没多久就听说他欠了外债60万。方洁质问他,刘强却说债务是生意失败欠下的,房子必须卖了还债,离婚后她什么也别想拿。
“我辛辛苦苦还房贷,凭什么都给他?”方洁红着眼说。房子是婚后买的,首付80万,她出了50万,刘强出了30万,贷款两人一起还。她还翻出一张刘强的欠条,写着欠“朋友”老王60万,利息高得吓人。我问她:“这老王你认识吗?欠条有其他证据吗?”方洁摇摇头,只说偷拍了欠条,怕刘强发现不敢多问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089条,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平分,但共同债务也需共同承担。如果刘强的债务真是婚后为家庭借的,方洁可能得承担一部分。可我总觉得这欠条有猫腻,字迹太整齐,不像仓促写的。我告诉方洁,起诉离婚前得查清债务的真假,否则她可能吃大亏。她点点头,眼神里多了几分决心。
接下来的几周,我和方洁开始了“侦探”般的工作。我让她查刘强的银行流水,看有没有可疑转账。果然,流水显示那40万转到了一个叫王明的账户,备注是“还款”,但三天后,30万又从另一个账户转回了刘强名下。我皱起眉,这哪是还债,分明像在“洗钱”。我又让她找共同朋友打听王明,得知他和刘强关系密切,经常一起喝酒。我灵机一动,建议方洁录下刘强和王明的通话,试探债务的真假。
方洁鼓起勇气,趁刘强醉酒后打通了王明的电话,假装问债务的事。我指导她开了免提,录下对话。王明支支吾吾,说“钱的事你别管,反正老刘会搞定”。这录音虽不直接,但足以让法院起疑。我帮方洁起草了离婚起诉书,要求分割房产、女儿抚养权,并申请调查刘强的债务真实性。
开庭那天,方洁紧张得手都在抖,坐在原告席上,眼神却透着坚定。刘强的律师辩称,60万债务是生意亏欠,房子必须卖了还债。我当场提交了银行流水和录音,指出转账的蹊跷,质疑债务的合法性。我问刘强:“你说欠了60万,可流水里只有40万来回转账,剩下的20万在哪?”他支吾着答不上来,法官皱眉记录,要求进一步核查。
抚养权是另一个焦点。方洁提供了女儿的学校记录和老师证词,证明她一直是主要照顾者,而刘强常年出差,鲜少关心孩子。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084条,我强调孩子跟母亲更稳定。最终,法院判准予离婚,女儿归方洁抚养,刘强每月支付抚养费2000元。房子平分,方洁获80万补偿款,债务经查多为虚构,由刘强独自承担。
散庭后,方洁站在法院门口,长舒一口气,对我说:“张律师,谢谢你,我终于能带着女儿好好生活了。”我笑了笑,心里却有些沉重。法律帮她守住了财产和孩子,可那段婚姻的信任,早已在刘强的谎言里碎得一干二净。这场官司结束了,但方洁的未来,还得她自己一步步去走。